聖嬰負向機制幫忙「踩煞車」 減弱蘇迪勒強度!

▲台師大與台大進行跨國研究,解開聖嬰年颱風強度演化之謎。(圖/台師大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過去研究顯示,聖嬰發展時西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偏東,偏暖的海水有利颱風發展。台師大與台大組成跨國研究團隊,解開聖嬰年期間颱風強度演化之謎,發現聖嬰年西赤道太平洋海域次層冷海水淺化的負向回饋機制,在幫忙「踩煞車」,颱風蘇迪勒強度也因此減弱。

台師大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鄭志文與台大大氣科學系系主任林依依特聘教授研究團隊主導,與夏威夷大學教授王斌進行跨國研究合作,歷經3年多努力,分析近50餘年颱風資料,並引進大地之母蓋亞假說的概念,順利解釋先前世界各團隊研究間的落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7月到9月是傳統台灣颱風熱季,今年適逢中等強度聖嬰現象持續作用,有利於颱風發展。研究指出,蘇迪勒為典型發生在聖嬰年期間的強烈颱風,若在其生成與成長期間,沒有研究中顯示的負向回饋機制作用,蘇迪勒對台灣帶來的災害與威脅將更嚴峻。

►►►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過去研究認為,聖嬰發展時,西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偏東,偏暖的海水有利颱風發展,加上颱風生成地點距離陸地較遠,照理而言會出現較平常年更為強勁的颱風,但統計分析結果卻顯示未有特別顯著增強趨勢。

研究團隊利用衛星觀測資料、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海洋再分析資料,配合海洋數值模式的執行,藉此估算在不同情境下颱風強度變化情形,研究發現聖嬰年期間,雖然因颱風生成位置朝東南移進而允許颱風有更長的發展期,幾乎同一時間,卻有另一個強大的負向回饋機制(聖嬰年西赤道太平洋海域次層冷海水淺化)在幫忙「踩煞車」。

研究指出,如果少了這項機制的影響,聖嬰年期間的颱風恐將增強為平常年的149% ,也就是說,蘇迪勒若沒這個機制,可能以更強的強度影響台灣。而這項研究成果也已在7月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科學報導》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