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外資紛撤 亞洲金融風暴再起?

在新興市場中,短期內有鑑於美元走強、大陸原物料需求下滑,應避開原物料相關個股,若能趁估值修正時逢低挑選體質好、成長潛力強的企業投資,可望在未來獲得理想收益。

文.林宏嶼

短短的兩個月內,外資從台股淨匯出將近五十六億美元,合一七三六億台幣,這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不過僅是新興市場的一個縮影。

新興市場投資基金研究公司(Emerging Portfolio Fund Research; EPFR)數據顯示,光是截至八月五日的過去四週,就有175億美元(合5425億台幣),相當於台灣在2014年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九分之一的資金,有如逃命般,從各地新興市場撤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外資紛撤 亞洲恐釀災

這樣的情景是否似曾相識?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當年是由外資大舉自泰國撤離,原本匯率釘住美元的泰銖,在泰國貨幣當局棄守的情況下暴跌,資產價格重挫,繼而其他基本面不佳的國家,如印尼和南韓,也在照妖鏡下無處躲藏,資產遭到拋售。股災進一步蔓延到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尤其香港房地產崩盤,受傷慘重。

這樣的歷史會再重演嗎?經濟學家認為,東南亞國家現在的外匯存底、經常帳、外債比重等基本面,比起一九九七年已經好很多,更何況現在所有國家都已經讓匯率自由浮動,而且這些新興市場央行因應危機的能力,也已經比以前高明許多,因此重演的機率不大。
人類歷史中不乏集體恐慌的例子,但在恐懼的時刻,或許反而是守株待兔,尋找更合理價格與下一波行情的良機。

目前新興市場正面臨美元強勢、美國聯準會預計年內升息、原物料價格跌至十幾年低點、大陸市場需求低迷等四大因素疊加的完美風暴。

其中,仰賴出口原物料的新興市場國家,如巴西、馬來西亞,被棄之如敝屣。

馬來西亞成超級重災區

在近年成為熱門投資標的的東協國家中,馬來西亞已成超級重災區。除了原油出口占GDP高達16%,加上第二大出口商品棕櫚油也跌價慘重,馬來西亞幣兌美元匯率在第二季大跌3.7%,延續第一季2.5%的頹勢。

理論上雖然貨幣貶值有助於提振出口,但在需求面難以提升的情況下,馬來西亞受益不大。花旗預估該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將從上季的5.6%,明顯放緩至4%。

外資自馬來西亞股市撤出的動作也未見停歇。該國外匯存底從2014年七月超過1350億美元,持續下滑到今年六月已不到1100億美元。經濟學家預估年底時,馬來西亞的經常帳可能從盈餘轉為赤字。

屋漏偏逢連夜雨,馬來西亞政壇目前正對當權者的貪腐問題掀起政爭,面對政治動盪與未來的不確定性,即使該國資產估值已有相當程度的修正,還是令投資人寧願暫時袖手旁觀。

在馬幣之後,今年以來表現第二差的亞洲貨幣是印尼盾,年來貶值幅度達8.5%,但印尼因為是個進口導向的經濟體,基本金屬等各種商品價格的下跌,反而有助該國改善經常帳赤字。印尼央行總裁預估第二季經常帳赤字,會從去年同期占GDP4.3%的比重,收縮到2.5%。

馬來西亞房地產是台灣人海外置產僅次於日本的第二最愛標的,主要是受4~6%的租金收益率,以及近年兩位數的價格漲勢所吸引。

彭博社報導也指出,印尼首都雅加達,截至今年三月的房地產價格,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漲11%。看好吉隆坡、雅加達未來作為超級城市(mega city,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城市)、中產階級崛起的潛力,海外資金近年已經把這些東南亞國際都會的房地產價格炒得太高。此次東南亞金融市場的修正,預料也將帶動資產價值的重估。

紅色供應鏈崛起 台股陷危機

富邦銀行董事長蔡明忠,近期在一次企業併購論壇上回憶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的情景時表示,當年的經驗告訴他,在危機之中才會有物超所值的資產出現。如果這次不至於重演上次的慘況,縱然經濟體質弱化,估值卻能有大幅修正,不正是一個耐心等待時機撿便宜的好機會嗎?

美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好轉,升息的預期心理在實際的升息舉動發生前,也已經開始攪動資金回流美國。如果中國經濟也能順利從「世界工廠」過渡為「世界市場」,那就天下太平了。

可惜的是,過去十年裡成為原物料大買家與世界工廠的中國,卻發生經濟轉型不順的情況,需求大幅下滑。為了產業升級、進口替代,「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使南韓、台灣等過去大量輸出電子零組件,以及石化原料到中國的國家大為吃癟。

ABN AMRO預估南韓、台灣、印尼與新加坡傾向助貶匯率來提振經濟,並且認為中國和台灣有可能會在下半年降息,暗示台幣仍有貶值空間。的確,台幣上半年在外資大量匯入的支撐下,是唯一兌美元升值的亞洲貨幣。如今外資擔心美國升息,也開始將資金撤回美國,台股欲振乏力,何況第二季經濟成長大幅落後預期,尚不及1%,也是讓研究機構看貶台幣後市的主要原因。

台灣與南韓第二季出口大幅衰退,除了因為原物料價格暴跌,使石化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外,也受到了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進口替代另需求大減的衝擊。另外,Windows 10上市並未掀起業界原先預期的換機潮,且因為廠商庫存尚未消化,下半年景氣也不看好。(文未完)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81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關鍵字: 理財周刊金融風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亞幣競貶!美銀稱「混亂時代」來臨 看衰台幣等5種貨幣

亞幣競貶!美銀稱「混亂時代」來臨 看衰台幣等5種貨幣

亞幣競貶,美國銀行最新報告直稱亞幣「混亂時代」來臨,不看好亞洲任何貨幣,並直接點名看衰台幣、人民幣、韓元、泰銖和越南盾5種貨幣。

2024-04-24 12:59

台股大漲逾500點 3檔重返千元再現15千金

台股大漲逾500點 3檔重返千元再現15千金

台股今(24)日反彈氣勢如虹,早盤指數一度大漲逾500點,電子股重回主流,台積電(2330)飆漲30元,弘塑(3131)、鈊象(3293)、聯發科(2454)重返千元行列,再現15千金。

2024-04-24 11:15

台股大反攻!大漲逾400點 重回2萬點

台股大反攻!大漲逾400點 重回2萬點

台股暴漲暴跌!上周五單日一度狂跌逾千點,本周全力反攻,今(24)日伴隨美股大漲,指數開高後一路上攻,上午9點15分,大漲逾400點,指數重回2萬點、報20002.94點。

2024-04-24 09:20

欣興營運落底股價攻漲停 日系外資調升目標價至262元

欣興營運落底股價攻漲停 日系外資調升目標價至262元

PCB載板大廠欣興(3037)釋出營運落底消息,激勵今(24)日股價開盤後直奔187元漲停價位,至午盤前委買單逾8000張,而外資出具最新報告中,多維持原先評等,但一家日系外資調高目標價,由原先的247元調高至262元,是目前最高者。

2024-04-24 12:01

ETF零股交易前5大高股息霸榜 00919績效稱冠

ETF零股交易前5大高股息霸榜 00919績效稱冠

ETF話題熱度不減,4月以來投信ETF零股交易情況,具人氣的前5名都是台股高息ETF,分別是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0092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40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56元大高股息;其中,擁有穩定高息配息政策的00919最受小資族青睞,零股交易日均量184.8萬股,今年來含息報酬率9.45%,表現最亮麗。

2024-04-24 10:33

重談合併案?  新光金結親台新金周五討論 股價反應平淡

重談合併案? 新光金結親台新金周五討論 股價反應平淡

重談合併案?新光金(2888)與台新金(2887)2年前各自成立研究小組,研議金控合併事宜,據指出,新光金控董事洪士琪將在周五(26日)董事會重啟評估與台新金控合併案,若通過將向台新金遞出邀請,聘請財顧研議後續作業。

2024-04-24 10:23

美股超級財報周登場!瑞銀看衰輝達等6大科技股 下修獲利預期

美股超級財報周登場!瑞銀看衰輝達等6大科技股 下修獲利預期

美國本周進入超級財報周,以Jonathan Golub為首的瑞銀全球研究策略師團隊發表報告,下調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Alphabet、Meta、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6大科技公司EPS年增率,預估將自2024年第1季的42.2%,大幅下滑至2025年第一季的15.5%。

2024-04-24 00:02

台積電大漲29元收783 台股狂噴532點站穩2萬大關

台積電大漲29元收783 台股狂噴532點站穩2萬大關

受到美國股市上揚表現激勵,台股也有不錯表現,今(24日)台股開高走高,終場大漲532點來到20131.74點,漲幅2.72%,成交量4275.62億元。

2024-04-24 13:36

COMPUTEX ESG GO系列活動再創新 新增「展覽永續設計獎」

COMPUTEX ESG GO系列活動再創新 新增「展覽永續設計獎」

2024年COMPUTEX將於6月4日至7日於台北南港展覽1、2館盛大展開,以「AI串聯,共創未來」為主軸,預計吸引1500家參展商參加,為了推廣永續環保理念,COMPUTEX 2024推出ESG GO!系列活動,包含今年首度舉辦的「展覽永續設計獎」,以及延續去年廣獲好評的「攤位綠色插牌」與「Earth Mission APP」,引領產業與展覽綠色轉型。

2024-04-24 12:49

蘋果下修今年Vision Pro出貨量至40萬部 郭明錤:不利3趨勢

蘋果下修今年Vision Pro出貨量至40萬部 郭明錤:不利3趨勢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23日發文指出, 蘋果已下修2024年Vision Pro出貨量至40~45萬部,低於市場共識的70–80萬部以上,砍單意味不利MR頭戴裝置、Pancake和Micro OLED等新趨勢發展可能低於市場預期。

2024-04-24 10:46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