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具保到限制住居

▲▼反課綱學生擬告少年法庭警侵人權。(圖/翻攝自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臉書)

作者/吳景欽(博)

反課綱學生衝入教育部,遭警察逮捕且移送北檢的三名記者,堅拒以一萬元交保,致被改以無保釋放。如此反覆的過程,實讓人對檢察官執法的專業性與獨立性,產生嚴重的質疑。

檢察官在訊問完被告後,若認有羈押必要,就須依據刑事訴訟法第93條第2項,在二十四小時內向法院聲押,否則,就應將被告釋放。不過,根據刑事訴訟法第93條第3項但書,檢察官若認有羈押理由而無羈押必要時,仍可逕命保釋、責付或限制住居,如不能為此等處分,仍可向法院聲請羈押。依此而論,北檢針對三位記者以一萬元保釋之決定,於法不僅有據,也能避免動輒使用羈押。惟須注意的是,此等手段來替代羈押,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仍須以被告犯嫌重大且有逃亡或湮滅證據、勾串證人等事由為前提。

而由於現行刑法並無特別對未經許可闖入公機關的行為有特別規範,故因不滿課綱微調的黑箱作業致闖入教育部的行為,就可能觸犯法定刑在一年以下且為告訴乃論的侵入他人住宅罪。又由於刑法第138條的毀損公物或者第354條的一般毀損罪,皆須以毀損致物品不堪使用為成立要件,故即便學生在闖入過程中有損壞情狀,若未達不能使用之程度,則在毀損罪不處罰未遂下,就無成立此等罪名的可能。

所以,學生衝入教育部的行為,要非涉及輕罪,即是為刑法所不罰,至於進入教育部現場的記者,若僅是以旁觀的角色為採訪,也無與在場學生有任何意思聯絡,要說其為共犯,實屬牽強,更有違罪刑法定。故除非記者有妨礙執行職務,甚或危害公共安全之虞,致可對之為即時強制,否則,警察限制人身自由與扣留攝影器材等行為,反會涉及濫權逮捕與強制等罪。

而對於此種涉及不當逮捕與移送之行為,身為公益代表人的檢察官,理應成為抑制警察權的最重要機制。惜檢方竟屈就濫權的既成事實,致命以一萬元交保,卻遭三位記者悍然拒絕,則在檢察官也自知無任何犯罪證據,聲押必遭法院打臉下,也僅能對三人無保釋放。

只是檢方仍留有限制住居的尾巴,以試圖來保住檢察權的最後一絲顏面。也因此,三位記者肯定得依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1款的準抗告規定,向台北地院請求撤銷此等形同為濫用公權力護航的處分,既為堅持自身的清白,也在捍衛新聞的自由。

關鍵字: 吳景欽 ET論壇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