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就是作弊(二)--被欺騙的味蕾

作者/邱逸愷(法國藍帶廚藝學校台灣以及大陸南部地區校友會聯絡人)

放眼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的食品架上,幾乎所有產品都經過人工調味,飲料零食是冠亞軍,連食材類的醬油、麵食類等的成分表上或多或少也都包含人工調味成分。

為了儲存、增色、 增味、口味或為成本考量,各種難懂的化學成分添加其中,而科學調味果真讓人一口接一口,接著為了解渴又是更多的冷飲來平衡口乾舌燥,因此又吸收了更多的糖分,而糖與冰正是誘發過敏和和許多慢性病的媒介。

商業模式直接影響消費型態,也間接改變食用者的健康狀態,但是法律能對生產者加税?健保能對生產者增收? 台灣的法律和判例明顯對企業團體有利,就算有可能,成本也必然反映在售價,但售價確實可以抑制一部分的消費,香煙就是一例。

再談外食,之前在上海曾依照一份上海十大老亂麵館(意即十分出名生意火爆老闆姿態高)的排名按圖索驥試了七八家,結果大失所望。一家號稱每天限量十碗,將魚骨打成漿做成的高湯麵,在附屬店家不要加味精後,那湯和煮麵水差不了多少。 另一家五星飯店退休的總廚,閑聊時說他的秘訣就是在燒澆頭(類似各種燴飯上的主菜)時加上海鮮醬,這味道中上但就是膩口,因為海鮮醬普遍就是眾多人工調味的合成品。

總結這些生意十分火爆的店家就是依賴味精、醬油(許多就已經摻有化學成分)等人工調味,如此做法何來技術層次? 倒不是個人口味特別偏淡,而是重口味是要以鹽(還未必需要胡椒香料或中餐的南北貨)和食材混合後自然產生才特別,此外的人工調味醬料就會只是直、淺、膩。

另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已經是餐廳老闆兼主廚的俄羅斯同學,在實習課時竟將大約60毫升的整罐濃縮蕃茄糊,也就是大約十倍的份量加進自己鍋中,笑著說是為了要增加風味,因此依賴人工調味幾乎舉世皆然,一來取得方便二來節省成本,也包括時間成本。

口味各有偏好沒有絕對的標準與排名,但當口腹之慾會影響健康時就應慎食,不能因影響緩慢而輕忽。 而直接影響消費者的廠商,不靠化學調味就做不出能賣的食品嗎?這點就像台灣的媒體,因為消費者 / 觀眾需要,所以就提供這一類的產出,但身為供應者本應帶來正面影響,而非只是短視的賺取快錢。

而要靠消費者改變產品內容也難,這一點看冷飲店和雞排店的密度和增加速度即知。

延伸閱讀:

味精,就是作弊!

●作者邱逸愷,股市暢銷書作者,著有《多空策略交易》、《多空之鑰》、《多空交易日誌》,歡迎前往個人部落格。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