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大滅絕 人類應立即自救

▲▼認識海洋文化很重要。(圖/記者林育綾)

作者/李武忠(博)

外電報導美國史丹佛大學等學者研究指出,因為人為污染破壞環境,嚴重威脅到物種的生存使得全球正面臨第6次物種大滅絕。而物種滅絕係來自生態系的崩解,唯有維持生物的多樣性才能減緩,然而根據美國生物多樣性中心統計,每天都有數十種物種的數量在減少,估計到2050年,地球上僅人口成長所造成的物種滅絕比例將增加10%以上

事實上,約有99%生存面臨威脅的物種,其根源都是人類造成,例如生物的原始棲息地變少,或是因為人類引進外來種與氣候暖化等,全球的生物多樣性仍在繼續快速流失,特別是人類耗用資源與污染所產生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EF),已經超出了地球承載量的 50%。只是這樣的警訊對於正忙著兩個女人戰爭的台灣社會能產生多大回響則有待後續觀察。

臺灣面積雖小,但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並富含特有種(endemic species),學者概估全島的生物約有 20 ∼ 25 萬種,其中約三成的物種是臺灣特有種;海洋物種數量更占全球10﹪。但因人為過度開發,超限使用水土資源,海域河川普遍受到污染,使得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與永續利用等工作的推動難度更高。台灣森林、魚類和野生動物由於過度利用而消失的實例屢見不鮮,同時也導致許多基因的流失,尤其海洋生態系統正受污染和過度捕撈所破壞,我們不應為了口慾、私利而剝奪生物的生存空間。特別是國內外來物種相當多,許多已經取代原生物種成為優勢物種如:緬甸小鼠、家八哥、果實蠅、寄生蜂、福壽螺、蓖麻、「蔓澤蘭」等等,和原生種形成棲息地競爭、食物競爭、疾病傳染、基因混雜等,已經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環境構成極大威脅;而台灣雲豹受人類過度開發與獵捕影響,棲地縮小、食物減少,近年來山林間難見其蹤影,很可能已經滅絕。另外,在國內民眾任意放生更是對生態環境的一大破壞,政府相關單位應該予以嚴格管制規範。

生物多樣化被嚴重破壞的後果或許不會迅速呈現,但是卻很可能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欣賞不到台灣雲豹、華南虎的美麗和白海豚的優雅了,只能從標本、錄影帶中去認識去追尋,這樣的遺憾恐怕再高的GDP都無法彌補。為避免生態系崩解並確保生物多樣性需全民一起動起來,透過協調各級政府、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 團體及個人,就動植物護育,生態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確保等相關資訊、技術進行多邊的聯繫、交流與互動,構成一個生態安全保護網。雖然我們不能奢求短期內能做到人與野生動物自然的溫馨相處,但至少應該讓這些生物可以在屬於他們的地方安全地生活繁衍,直到有一天牠們能無恐懼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與人類和諧共存!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