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執政最後一年的期許

▲總統馬英九就職七週年演說(圖/記者陳明仁攝)

作者/劉性仁(博)

剩下最後一年任期的馬政府選擇寧靜輕鬆方式細數他的感想,馬英九演說內容以人民角度出發,具體檢視過去七年執政成效,以及為台灣所帶來各種真實改變,並將提出未來一年政府施政方向;他將以各項人民切實有感的具體施政成果,回應反對黨對於政府不知人民所需、拿不出政績的質疑。他的目標清楚在於 「繁榮台灣、和平兩岸、友善國際」,強調過去七年來 在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下,已經確立發展方向,未來不論由誰執政,都應該延續下去。他並強調,兩岸和平成果得來不易,大家必須用心珍惜維繫,馬政府也將持續照顧弱勢,推動產業轉型,致力國際經貿整合。 馬英九認為兩岸不往 來才是反常的,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關係要維持,還要發展與金磚四國與伊斯蘭國家的關係,也要加入TPP與RCEP,大陸的存在不可忽略,將風險減少,把機會增加。

有任期制的馬政府面臨最後一年的執政歲月,考驗及挑戰顯然不小,雖然近來民調有回升的趨勢,然而打馬仍然是台灣政黨政治及朝野找出氣口的主要策略,就連親民黨也都持如此的態度;國民黨大選人選未定也是馬英九的私心,反正所有的不滿都是馬英九的錯,馬英九這隻羔羊,也只剩下一年的受過期,當然馬英九必須為七年的執政負責,必須承擔所有的責任與功過,但眼看著馬英九時代就將結束,所有的糾葛也將隨之而告終,然而台灣必須繼續走下去,也不應糾結在反馬的情緒中而無法自拔,面對台灣即將被邊緣化的命運,無論就經貿或是戰略來看,籌碼越來越少是不爭的事實,面對TPP及RECP、一帶一路及亞投行、面對各項FTA及協議,事實上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任務,這實在是相當大的遺憾,眼前或許大家尚未感受到其傷害及後遺症,無論未來接棒的是誰,台灣的處境只會越來越難。

然而,論到馬政府七年執政歲月中,甚麼是成效最顯著?貢獻最大成績最好?多半的人或許會回答兩岸關係的改善及維持美中台、台中日之間的和平關係,或許民眾也沒有多大的感受,是因為沒有比較過,沒有經歷過,如果馬政府之後的任何執政當局,在兩岸事務上作出一些具體的成就方有比較的基礎。

馬英九的兩岸態度,「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維持,令許多人並不滿意,但也找不出更合適的論述,各方都能接受;九二共識顯然對馬政府來說,已經變成兩岸共同政治基礎,既是國民黨執政與民進黨執政的差別,也是理想與現實間妥協之勉為其難的產物,它雖有侷限性難以突破與超越,但卻是兩岸互信中所僅存的少數共識,因此這喚起我們思考,兩岸事務間始終存在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對於一個中國內涵的爭議,馬英九的想法或許是以「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構想及方式來處理一個中國的問題。

或許馬政府強調以中華民國憲法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的依據,對於憲法的態度也秉持行憲優於修憲,沒有把反對台獨掛在嘴邊,無非也是想跳脫意識形態的糾葛,少一些形而上的對抗,但不表示馬英九默許台獨,畢竟台獨對台灣並非是好的選項,相對的台獨反而會替台灣帶來明顯而立即的危害及增添許多的變數,也就是因為如此,使馬政府失去一些藍營基本的選票,變成今日藍綠都不討好的窘境,在許多人事的安排與作為上更是喪失藍綠雙方的支持與肯定。

就是因為受限於台灣政治環境與社會氛圍,使兩岸始終產生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大陸當局的主張與對台政策十分清晰,底線都擺在那裡;台灣方面的接受程度與大陸政策,也有一定程度的明確性與抽象性,兩岸雙方始終面臨到各自表述的狀態,也難有政治交集;正是因為正視現實,使現實與兩岸理想始終無法契合。

回顧馬政府執政歲月,在兩岸政策上透過兩岸制度化協商,兩岸簽署21項攸關民生的協議,這些協議鞏固兩岸和平發展,並奠定堅實基礎;其內容範圍涵蓋三通直航、陸客來台、食品安全、醫藥衛生、共打犯罪、經濟合作等各項領域。兩岸雙方更透過主管兩岸事務的部會首長直接會面,把問題談開、談清楚,主管者親身感受兩岸民意,使有助於雙方互動的正常化。

然而馬政府僅剩下有限的一年,外界或許看衰其完成不了甚麼成績,但兩岸關係終究要維繫下去,兩岸故事還要繼續寫下去,民眾要求發展求生存;無論國民黨的傳承是誰,無論大陸當局如何解讀與看待,對台灣整體發展來說,展望未來,兩岸仍應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持續鞏固兩岸互信,追求民眾福祉。

為了深化及鞏固兩岸和平,馬英九透過各種場合清楚表達在任內尚有三項工作要積極推動,包括第一,簽署ECFA貨貿協議,讓ECFA有完整的功能;第二,實現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以服務兩岸民眾;以及第三,在國際間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夥伴協定(RECP)的協商,以及在尊嚴與平等的條件下參加亞投行(AIIB)等多邊區域經濟組織。這些工作,當然免不了台灣在野黨的反對與杯葛,也無法忽略大陸當局對其存有的疑慮及不同意見,但無論如何最起碼馬政府把話講清楚說明白,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筆者認為兩岸的重要性毫無疑問,絕對在未來台灣選舉及政策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除了事務性的努力外,馬英九在兩岸教育及增進民眾彼此認知上仍有相當大努力的空間;政治議題也並非不可碰觸的,兩岸此時若不探討政治議題,民進黨若執政還有討論的空間及可能性嗎?面對歷史及兩岸教育這些軟實力的部分,馬政府還有許多可以作為的空間。畢竟兩岸關係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一個新理論或論述的構建並不容易,但要破壞卻是輕而易舉,和平發展的機遇維持不易,但破壞卻是輕而易舉。

總之,馬政府必須對台灣有個交代,也必須對國民黨有個交代,對於支持者及選民也要有個說法,更重要的是必須面對歷史的檢驗,剩下一年歲月,對國際對大陸也都要有一個清楚的說法,即使有爭議,無法得到各方的認同與肯定,馬政府都必須做真正的自己,對自己負責,貫徹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政策,走向正確的方向,最好還能鞏固及制度化。最有勝選機會的蔡英文所代表的反對黨要維持現狀,是否是維持的現狀是執政黨花了七年時間建立的現狀?因此期待各方都要多方理性辯證看待馬政府執政歲月,許多未完成的任務與工作,在最後一年能做就做,做不完最好有人能繼續做,替台灣打下十年和平穩定的堅實基礎,將是我們所期待的目標。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要聞+趣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