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泰元/說文解字婦女節

作者/曾泰元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在政府「只紀念不放假」的政策下,許多節日早已變得無感。作為一名男性的語言研究者,我謹以簡單的說文解字,向廣大的婦女朋友致意。

「婦女」古稱「婦」,可能是因為語音演變,漢語的同音字變多,不得不加個「女」字構成雙音節,以避免彼此混淆。「婦」字為會意字,從女持帚,乃「已嫁人的女子持家灑掃」之謂。「女」字則為象形字,描繪的是女子柔媚婉弱的身態。另根據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婦」字本義為「服」,指其「服事於夫」。這些線索現在看來封建八股,充滿不合時宜的成見,卻是不可多得的語言化石,讓我們得以一窺漢語「婦女」一詞發展的簡史。

英語的「婦女」是woman,我們不妨也來看看woman一詞的演變。

在外來語高達7成左右的英語詞彙中,woman是少數的「純種」之一,古英語時代就有,由wif「女人」和man「人」複合而成,當時常拼成wifman(其他不同的拼法從略)。

wif本義為「女人」,為現代英語wife「妻子」的前身,現在的old wives’ tale(無稽之談,原指「老太婆講的故事」)和midwife(助產士,原指「產婦與新生兒的女性中間人」),都是古英語wif「女人」留下的語言化石。而man本義為「人」,兩性皆可,後來才狹義化為「男人」,廣義化為「人類」。

至於古英語已經有了表「女人」的 wif,為什麼還要造一個累贅、不合邏輯的「女人人」wifman?

歷史文獻顯示,wifman的本義似乎應當是「女人的人」,也就是名媛淑女的「隨身女僕」、「侍女」。後來語義演變,wif由「女人」轉指「妻子」,wifman由「侍女」轉指「女人」。

有趣的是,woman由wifman演變而來,以前有人望文生義,誤以為wifman就是wife-man「作妻子的人」,認為女人的價值依附在男人之上,覺得女人要有丈夫,人生才算完整。也曾經有人突發奇想,誤認為woman是由womb-man「有子宮的人」而來,把女人的角色與懷孕生產、傳宗接代劃上等號。

這些謬論早已沒人理會,不過woman後面的man至今還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別忘了,woman的man是早期的用法,意思是「人」。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human「人類的」,正解是hum(拉丁文「人」)+ an(形容詞字尾),而不是hu(不存在的成分)+ man(男人)。大家不要拆錯字,看到man就以為是「男人」。

婦女節,說文解字,獻給所有的婦女同胞。

●作者曾泰元,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語言學博士,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金秀賢很有心,38婦女節傳祝福粉絲照,上面寫著:「祝福所有美女們女生節快樂!」(圖/翻攝自網路)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