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轉念的安全觀

譚偉恩

應充交保不用意外,樂田造假也是理所當然。有需求一億的地方,能供給一億的人就能透過供給換得所欲的自由。有偏好「自然」的消費者,就有迎合自然風格的業者。有陰就有陽,無風不起浪;回顧人類的漫長歷史,我們一直都是在正邪併立,是非交錯的夾縫與灰色區塊中演進和調適。

黑心的產品(含食品)自古就有,只是當代的機率變得更高,手法更加多元,並在全球化的現象中加速擴大與蔓延。這是一種人類追求便利的代價,就像可以走路時,我們選擇坐車,那麼車禍的風險就要自行吸收。走路當然不是零風險,但如果大家都走路,風險會極低,意外發生後的損傷也不太可能致命。當越來越多人騎車、開車、甚至是用到高鐵、航空器,風險就必然攀升,損傷結果的嚴重性也必然更為高昂。

便利與風險本身就是一體兩面,不然保險公司怎麼能夠在較為便利的工商社會找到存在的基礎,而不是在較為樸的農業社會呢?此外,當越多人接受或選擇科技或現代化的便利時,社會人際中的賽局結構也會隨之轉換,那些堅持傳統生活模式或生產與消費型態的群體,會漸漸被結構中的生存法則邊緣化,因為工商社會的競爭邏輯不容許少量又高單價的銷售(但特定奢侈財例外),也排斥需求量大但價格必須低廉的消費。

更明白地說,很多市場上標榜健康、有機、無毒、安全的產品在工商社會中都值得我們特別留心。因為這些高品質與低風險的產品需要投資時間與耗費心神,不可能規模化生產,價格也就必然較高。如果有什麼產品宣稱自己具有健康、有機、無毒、安全之特性(或優點),但牴觸了量少價高的原則,就非常值得消費者或政府稽查單位注意!樂田的天然酵母醜聞是這樣,頂新的黑心油品亦復如此。當然,那些過去被舉發和查獲的黑心產品,還有未來可能被爆料或驗出的商品摻假或食品詐欺案件也不可能例外。

這是一個風險與便利共存的年代,沒有絕對的安全,人類需要學習與威脅共存,需要懂得為自己追求便利的選擇負起責任。

●作者譚偉恩,中興大學助理教授。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