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7萬等於能力,那不討好社會的都是魯蛇?

▲陳沂認同月薪7萬才嫁人很合理。(圖/翻攝自陳沂臉書)

文/陶本和

有女性希望另一半「月薪達7萬元以上才嫁」,擇偶條件成為時下熱議的話題,從討論串不難看到許多叫苦連天的男人,出言反擊的男人,不過高雄歷史補教名師呂捷說,「7萬或許代表的不是錢,而是能力,只是把能力給量化而已。」

呂捷說,「追求更高、更好、更完美,這本來就是人性,而對能力所不及的人、事、物,放棄也是人性。」或許這些都是現實所趨,人類不過是被迫做出選擇,然後自然產生階級、種姓制度、物競天擇,好像一切都再合理不過了,搞得我們這些「魯蛇」(Loser)不禁感嘆,殘酷啊!

但其實魯蛇有很多種,一種魯蛇是對人生沒有理想和目標,整天混吃等死,這類姑且不論;另一種魯蛇是才華洋溢的,是有魅力的,是堅持理想的,是不討好社會的,卻剛好在時代的交界處,使得他「高不成,低不就」,這種魯蛇在許多藝術家、音樂家的故事裡時有所聞。

有格調的魯蛇

歌手傳記電影《醉鄉民謠(Inside Llewyn Davis)》,本片榮獲2013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歌曲提名。由Oscar Isaac飾演歌手Llewyn Davis,描寫一位空有才華,但與當下潮流背道而馳的民謠歌手。

1961年的紐約格林威治村,Llewyn Davis在酒館裡自彈自唱,他不很帥,滿臉鬍鬚,眼神憂鬱呆滯,穿著凌亂,儼然是個失敗者的模樣,但當他開口唱歌的瞬間,可以感覺到他音樂的穿透力和魅力,對音樂的熱情,以及他在音樂方面的才華,那是靈魂的表現,表演完他向觀眾自嘲地說,「既不新又不舊,這就是民謠。」這一句話裡,不知道有多少無奈和時不我予。

整片沒有勵志的味道,沒有劇情轉折,看不到情緒激昂和使人熱淚的高潮,故事線是平淡無奇的。Llewyn Davis出過兩張唱片,沒分到錢,也始終沒紅過,漂泊在各個酒館唱歌,居無定所,拎著吉他到處找友人投宿,對音樂人來說這些痛苦似乎不構成打擊,打擊最大的反而是有人告訴他,「沒有票房、沒有收入,天才就是廢材。」當有人告訴他,「你還是別唱了吧。」,當有人告訴他,「在你身上我看不到錢。」

說Llewyn Davis是個徹底的魯蛇也不全然,因為有一首成功的曲子被廣為流傳,因為這首曲子曲風詼諧,是被時下社會所歡迎的,但在他的觀點裡,這並不是他所要的音樂,所以徹底的瞧不起,因此沒有留下演唱者版權,這是他身為音樂人的骨氣和格調,但也因為不去討好這個社會,讓他脫離不了魯蛇。

《醉鄉民謠》的導演在剪接上,做了點巧思,開場Llewyn Davis唱完曲子離開後,在暗巷裡莫名被揍一拳,便戛然而止,直到整片結束前,情節又回到影片最初,才交代了原來Llewyn Davis認為其他歌手唱得太爛,遭人以拳相待,一種輪迴的剪接手法,在闡述Llewyn Davis這類的故事在這個社會上是一直反覆的,許多人都正在遭逢這樣的命運,只是不被人所知。

有些魯蛇只是不被潮流所吹捧罷了

追求好、追求更好或許是人性,但有多少人因為追求,而忘記自己是誰,忘記了最初的那個自己,被徹底社會化後,我,已經不再是我了。

侯文詠的《白色巨塔》描寫一名年輕醫生,從最初單純救人的理想中,看到權力、金錢等等被社會化的不合理,與理想背道而馳的事,年輕時看不慣老主治醫師在手術台上大發飆的態度,但在書的故事最後,當他經歷過種種社會化後,也變成主治醫師了,他竟然也在手術台上對著後生晚輩大吼大叫。

想成為隨社會脈動起伏的成功者?還是有格調的、屬於自己的魯蛇?在於個人,你的喜好和選擇也是在於個人,只是時下社會的魯蛇並非醉生夢死,仍有一群在努力掙扎,堅持自我,不討好這個社會,他們懷才不遇,只是不被潮流所吹捧罷了,能力和才華是不能量化的。

●作者陶本和,居無定所,處處可見蹤跡的自由投稿人,大畢。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