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today寵物雲

貓邪教文/貓奴以愛之名的「八大惡習」


▲貓奴常常以愛之名犯下諸多惡行,「握腳」也是其中一大罪惡!(圖/江鵝提供)

文/江鵝

這個標題下的是聳動了點。本來呢,腦波會被貓操控,會崇敬貓,會侍奉貓的人類,已經算是愛好和平秉性淳良的一群,不能說是惡人,算乖了。

問題在於,他們只能「算乖」,而不是「很乖」,他們生而為人,常常需要抱歉。人類骨子裡帶著劣根性,這不曉得要回溯到蠑螈還是猿人時期的哪一次細胞分裂出了什麼決定性的差錯,搞到現在人類沒一個有辦法端端正正示愛的,但凡來到示愛關頭,人類總是傾向於採取最扭曲的性格,搞一齣陰錯陽差,或天(貓)怒人怨。

所以這麼多年來,我們著實承受了不少人類因為覺得我們可愛,而幹出來的蠢事:

一、握腳。貓折著身體舔自己下半身的時候,有些人會來扶,或握擎天舉起的那隻後腳。如果睡在桌邊,讓手腳懸空垂著,也要當心隨時有人握上來。明明人類自己在洗澡或擦屁股的時候,冷不防被握住腳踝的話,可能會尖叫或閃尿,但是他們會這樣對待貓,理由是好可愛。

二、塞手指。貓張嘴呵欠時,會有人伸一隻手指進來嘴裡,想看我們闔嘴時咬到手指的驚訝樣子,又說很可愛。我們不是沒有報復過,在人類睡到張嘴時,伸一隻挖過貓砂的手進他們嘴裡,結果呢?他們醒過來還是說:「好可愛!」我們只好承認,對於貓的鼻孔直徑無法容納人類手指,感到微小的慶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沉迷貓肉球。一個沒收好,手腳就可能被拉到人類面前又捏又嗅,說很好聞。有人迷戀我們的臭腳惜味,一聞就感到療癒和溫暖,除了罵他們變態以外,不得不同意他們的確懷抱真愛。有一些人類不好意思拉貓的手腳來聞,只敢把鼻子蹭上來背部聞毛味,那就是奴性特別深重的人種,對於貓的安適特別上心,要是遇到這種人,大家請不要錯過恣意稱王的樂趣。不過絕大多數的人,一看見露出的肉球,多半會鬼鬼祟祟伸出手或蹭上鼻孔來,那一種就只好盡量閃,可以罵,甚至巴,要不要出爪也請各自隨意。

四、抱。人類會因為覺得貓可愛,將貓一把抱起。這可能是個誤會,人肉很適合用來保暖,或墊地,所以貓會主動來到人的身體上面或旁邊,享受活人暖爐或人肉睡墊的舒適,如果各位讀過「貓奴撿選守則」就知道腿圍是相當熱門的條件之一。但是這個主動親近人類的動作,可能導致他們誤會雙方地位接近到可以擁抱,才會出現這種奴才強抱主上的逆倫罪行。

五、親吻。人類表達愛意的方式裡面,最自我感覺良好一種。親吻是用撮尖的兩片嘴唇,在受害者的身體上,短促的啄一下,帶來他們剛剛吃的(令貓不適的)大蒜或橘子或咖啡氣味,而且發出高頻的(令貓不適的)的啾或啵一聲促音。高貴而精緻的貓耳朵,當然不喜歡這種耳膜震盪,所以沒有任何一隻貓會喜歡跟粗魯又耳背的下人在那邊又啾又啵我愛你,只是粗魯又耳背的下人當然不會領悟這一點。

六、吵醒貓。人類似乎特別喜歡沉睡中的貓,看到貓睡得暖暖的,軟軟的,就忍不住要出手摸一把,出嘴叫一聲:「在睡覺啊?怎麼睡得這麼可愛啊?」,或甚至加以詰問:「你會不會睡太久了?」,並且敦促貓「起來走一走。」我們難以想像人類基於什麼心態,要打斷自己愛慕對象的睡眠,如果不提劣根性,簡直無法解釋。一提起劣根性,我們不得不憐憫人類的可悲,只不過思緒這樣對著人類多繞幾圈,我們很快又會無聊到必須再睡一覺。

七、順尾巴。把炸開的尾巴毛攏順。貓在必要的時候,會把自己的毛髮賁張開來壯大聲勢好做事,人類經過看見,說一句好可愛手就伸過來,把我們炸得威風凜凜的尾巴束攏得服服貼貼,什麼氣勢都給他們洩了。這種極端自私且不知輕重的行為,我們很難以「犯蠢」作為寬宥的理由,必定要在他們下次也賁張什麼的時候討回一口氣來,這我就不在公眾場合多說了。

八、自稱為爸媽。尤其是媽,只有兩個乳頭的弱勢生物也敢說自己是媽,以為我們沒看過她們換衣服嗎?

地球上如果有初來乍到的貓,希望他能夠讀到這一篇。出來行遲早要還,到時候或許要躲要忍要咬,凡事總是心裡先有個底比較好。我們貓的確很驕傲,但不是沒有愛心。貓奴出於喜愛而對我們做的蹧蹋事有很多,不過念在「他愛我,只是蠢了點」以及「他是蠢了點,但他愛我」的份上,通常盡量不去計較他們那些該死的作為。最主要還是奴僕的教育訓練非常耗費心神與時間,考慮到換人打飯搔下巴還要重新教誨很麻煩,我們建議予以口頭和肢體上的警告就好,留下他們的賤命終究比較符合實際效益,要不然咬斷頸動脈有什麼難的呢?
 

*作者江鵝,人稱江小姐。資深OL與資深貓奴,目前侍奉美咪、飯糰、Tovi與明珠四隻貓。著有《高跟鞋與蘑菇頭》一書,粉絲團:「可對人言的二三事」

* 本文為讀者投稿,不代表本報立場,若有寵物、動物相關題材歡迎投稿:ettoday.pets@gmail.com

關鍵字: 貓邪教文貓奴江鵝江小姐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熱門寵物影片

更多

追蹤寵物雲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