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出國觀光進化史--李前總統「雁行理論」外一章

老侯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無見過「坐浴桶」?據說,這東西在南歐一帶特別風行,一般家中或飯店都有裝置。我初次和這東西打照面,是在新加坡某家五星飯店的浴廁裏。初見面時,不見說明書,只覺這東西看似馬桶而偏小;看似洗面檯而偏大。總之,怎麼看怎麼彆扭。最後,我仍決定物盡其用,用它來洗內衣褲。

「洗內衣褲」不算是太滑稽的利用方式。這種在亞洲國家不太普遍的器物,足以讓任何一個亞洲人在初次見到時,抓耳撓腮,不知所措。所以,50年前初次享受海外旅行的日本人,會直接在這上面大小便,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坐浴桶」這東西到底做啥用,有興趣的看倌不妨到網上查查,我為了怕女性看倌尷尬,在此就先省去說明(幸虧我沒用來洗臉)。

在「坐浴桶」上大小便,是日本人在剛開放出國觀光時所鬧的笑話之一。根據「日本旅行業協會」的記錄,當年日本人在海外旅行經常鬧的笑話,分別有:

一、在海邊穿著內衣就去游水
二、不知坐式馬桶的用法,兩腳蹲跨在坐式馬桶上
三、在澡缸外淋浴,搞得水漫浴室 (有的國家浴室除了淋浴處沒有排水孔)
四、把飛機與飯店用品摸回家
五、吃西餐時,把盤子端起來喝湯
六、吃飯發出聲音......

以上行為,如果我不特別說明,大概誰也不會立刻聯想到這些都是如今的經濟大國日本人出門在外所幹的事情。



話說,早年亞洲不少國家都曾限制民眾出國觀光。限制的理由不一而足。日本是怕外匯流出;台灣則是因為處於戒嚴時期,「入出境管理」是警備總部的業務,進來的不容易出去,在外面的也不容易進來。總算能出國了,夫妻還不能同時出去,說穿了,就是要留個「人質」,深怕你一去不回來。

開放之前,民眾若是想出國,是否就全無辦法?當然不是。就以台灣而言,留學自不消說,商務考察更是慣用的名義。運氣好的,還可以隨隊出國「比賽」,花國家預算。當年雖說沒有出國觀光的名目,但假借其他名目出國,行觀光之實的,一直都有。有的「地下旅行社」甚至鋌而走險,對外打著「股份公司」的名義,實際上則是招攬客戶,專做出國觀光的生意。民國六十五年,有一家「公司」,隔三差五就派出「經理」、「業務主任」、「專員」...出國考察,藉此取得「入出境許可證」。由於次數頻繁到啟人疑竇,最後被以「偽造文書」法辦,登上了報紙。

剛剛提到開放出國觀光初期,日本人會在下榻的飯店做三隻手,帶點「紀念品」走。台灣人則早在開放之前,就已經有順手牽羊的毛病。另一則民國六十五年的新聞:一名台灣教師,跟著「東北亞考察團」到日本,把一家旅館的睡衣「摸」走了,到了下一家旅館,覺得這家旅館的睡衣「更棒」,於是把前一家旅館摸來的睡衣留下,又把這家旅館的睡衣摸走,所以,被人發現時,這位台灣師表已經連幹兩票。

如果再聯繫上前一陣子媒體報導的「大陸旅客愛在台灣飯店摸走用品做紀念」,幾乎可以這麼說:剛開放出國觀光時,在飯店旅館摸東西回去,幾乎是人們的通病。而且,按照時代演進,還是日本人先偷人家的,我們再偷日本人的,大陸人再偷我們的。這是李前總統「雁行理論」的具體實踐。



日本剛剛開放出國觀光時,去夏威夷一趟,花費36萬日幣,相當於大學剛畢業的公務員月收入的19倍,一般人根本出不起國。我的一個日本朋友告訴我:當年他們親戚不過去了一趟新加坡,就成了左鄰右舍的傳奇人物,神氣活現好一陣子。出國上飛機前,親友組團一路歡送到機場,以壯行色。花錢不少、送行沾光的人不少,你要那些出國者,怎麼不飄飄欲仙,神氣活現?

我之前一篇文章提到中年男士的穿著,特別指出出門在外的大陸人,愛穿西裝。這其實也有演進的脈絡可循。原來,1964年日本開放觀光當初,也是女的清一色和服、男的清一色西裝,乍看讓你不知他們是出去玩還是參加國宴。根據我父母輩的說法,台灣早期也是不論場合,西裝滿街。敢情「出國就得穿西裝」,也是有如接力賽一般,一地傳一地。

出國該怎麼出、出了國該怎麼表現,人總有第一次。知道的人也別笑不知道的人;早來的人也別笑後到的人。至於一個國家的民眾,在開放出國之初會鬧的笑話,經過我以上這麼一整理,就知道這是該來的躲不掉,躲不掉的必然會來,全都在劫難逃。我們好不容易才脫離了做人笑柄的階段(是嗎?),如果大家下回再看到大陸觀光客的種種,訕笑之前,先問問自己阿公阿嬤,問完了還笑得出來,那就是笑感神經太發達。

●作者老侯,碩畢,在日本謀生的台灣上班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老侯 ET論壇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