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分裂的王國

多年政亂導致了軍人接管政府的局面。動亂的根源到底是什麼?

圖、文/國家地理雜誌

金錢的誘惑可以鬆動傳統的約束力,而正是這股力量在大約30年前開始動搖泰國舊有的社會秩序。在始於1980年代的經濟繁榮期間,大量財富湧入泰國,速度快到讓人均所得在一個世代裡翻了三倍。首都曼谷蛻變為一座高樓林立的大都會,購物中心取代了佛寺僧院。鄉村人口湧入這座大都會尋求工作機會,拆解了傳統家庭結構,卻也發現了觀看世界的新視野。


在泰國6700萬人口裡,現在有大約10%住在曼谷。如果將數百萬來自農村的外地勞工也算進去,這個數字還會更高。享有柏油路、電力、機車及電視機的泰國農民已躋身世界最富裕的窮人之列,學術界給他們的稱號是「中收入農民」。


生活水準的提升也使得民眾對於貧富之間的鴻溝日益不滿。因此,泰國社會經歷了一場歷史性的重組:貧民階級在野心勃勃的政客鼓動下,挺身爭取他們從前無緣獲得的財富與政治勢力。而以泰國皇室、官僚和司法體系以及軍隊為核心的舊政治勢力則聯手對抗這股潮流,捍衛他們在深入社會各層面的階級制度下所握有的特權。


這場政治角力在5月22日達到戲劇性的高峰。在持續七個月不斷升高的緊張情勢後,軍方發動政變,取得政權。軍政府實行宵禁並嚴格管制言論自由及新聞媒體。被推翻的政府領導高層或遭到逮捕、或逃亡藏匿。新聞記者、政治人物及敢言的學者都被軍政府下令自首。


垮台政府的教育部長查都隆‧柴桑也在被捕之列。他在被武裝士兵押走前疾呼:「如果有人認為這場政變可以終結所有的衝突、騷動或是暴力,那他們就錯了。」

在我寫下這篇報導時,政變才剛發生沒幾天,沒人能預測泰國會走往什麼方向,甚至連這本雜誌付印時局勢已如何演變都不得而知。


「這股運動底層的勢力終究是支持財富及權力重新分配的,」定居泰國的英國歷史學者克里斯‧貝克說,「但這只能慢慢來,而且不會是直線發展。」


崛起中的下層社會構成了最大的政治團體。它推出的參選人自2001年以來已經贏得每一場全國性的選舉,只不過,這些勝利很快就會因為政變或政治力介入的法庭裁決而失去實質意義。泰國文化向來習慣以迂迴方式、好言好語和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微笑來化解衝突;如今,一種新的仇恨情緒與不容異己的氛圍已經開始滲透這種文化。
今年年初,上萬名抗議群眾在一場名為「封鎖曼谷」的運動中癱瘓了部分市區。路口被包圍,尖銳的哨音充斥在空氣中。就一場實際上是反民主的示威活動來說,真是蔚為奇觀。在2月2日全國大選的選前階段,這些抗議群眾阻撓候選人登記參選,並且干擾票箱運送。大選當天,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封鎖投票所,並和試圖突破封鎖進入投票的民眾發生扭打。被迫關閉的投票所實在太多,憲法法庭因此做出爭議性的裁決,宣布選舉無效,置全國於危險和惡言相向的政治真空之中。

【本文完整內容請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9月號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