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跳脫藍綠糾葛

▲農業經營需要投入更多人力。(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李武忠

近年來無論藍綠都在討好中國以遂行其政治目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台灣兩千多萬民眾最大福祉,已經不是兩黨當權者最主要考量,畢竟權力才是最誘人的,致使國內許多學運與社會運動已漸漸看不到政黨的身影與影響力,一旦失去年青人支持無論哪個政黨終走向泡沫化。

當前執政的國民黨眼中只有中國政策缺乏明確的全球策略,經濟過度依賴中國,讓台灣逐漸失去產業升級的動能,尤其過度親中的結果讓台灣民眾對未來命運產生憂慮,深怕在這樣下去台灣會失去主體性最後落得跟香港相同境遇。遺憾的是部分在野黨精英似乎也認為民怨如此深的台灣,只要獲得中國善意回應就可以重回執政而選擇不觸怒中國,即便因此讓民進黨如願以償,試想在中國強大陰影籠罩下,台灣的未來也只能仰人鼻息。

面對全球貿易自由化趨勢,藍綠無論誰執政都無法螳臂擋車,必需要與各國(包括中國)維持良好的經貿互動。執政黨經濟牌失靈而民進黨在大肆批評執政黨親中害台之餘,也沒能提出更高明的兩岸政經交流對策供外界檢驗。相較於中國官方對台灣的處心積慮與身段之靈活,儘管國民兩黨精英多出自西方名校,但因私心太重加以對中國缺乏深刻瞭解,未來無論是經貿或政治談判均非中國對手,難怪民間社運、學運人士提出兩岸相關談判必須公開透明由全民監督會得到社會的共鳴。

以農業為例,早期中國官方對台資訊多來自國民黨退休高官、商人、深藍學者等也透過買辦方式向台灣購買當在地農產品,希望能與農民建立良好關係,卻遭買辦們中飽私囊農民並未受益,效果遠不如預期,經內部深刻檢討後中國官方改採取兩手策略一方面改由官員親自走訪台灣南部鄉鎮與農民搏感情掌握第一手農產資訊,一方面則提供諸多優惠措施來吸引具有農業技能的農民及企業到中國當地投資生產,確實收到若干成效。反觀台灣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誰執政,農業政策多以補貼為主,注重短期效果,也任令財團四處圈地,難怪讓部分農民有中國官員比台灣官員更關心他們的感慨。

經歷多次重大災難民眾應該深刻體會到政客、官僚無分藍綠,民眾不想將命運交到這些人手上,就應該拋開藍綠情結,主動關心政治,對政治人聽其言更要觀其行,細心檢驗他們所端出的牛肉,選人不選黨,投出決定你我未來的關鍵一票。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為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關鍵字: 李武忠 ET論壇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