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台版變形金剛」推手 挺進日本藝術展

文/黃亞琪



▲「台版變形金剛」推手張吉泉。 (圖/商業周刊 攝影程思迪)

當全球正為好萊塢特效電影《變形金剛4》喝采時,台灣雲林縣虎尾鎮一五八產業道路旁的一家小工廠,所打造出的「台灣變形金剛」舞台車,也備受矚目。它受邀至日本最大規模當代藝術橫濱展,擔任8月1日開幕主秀。

打造這台讓日本人直呼「Amazing(驚奇)!」的舞台車推手,正是台灣舞台車之王的張吉泉。他製造舞台車已有22年經驗,全台灣約700輛舞台車中,逾四成是出自他所創立的吉大笙業工程。

收服日本藝術家
單用筆就能畫出3D圖

4個月前,日本著名藝術家柳美和與她丈夫木村,以及曾以「STAGE(舞台車)」為主題、得獎無數的攝影師沈昭良,來到台灣虎尾鎮的鄉下一家小工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支筆,打開了彼此的共鳴。儘管雙方語言不通,須透過翻譯,但張吉泉透過畫筆,一條線、一條線在紙上畫出的3D車體圖樣,竟與柳美和的想像不謀而合。

本以為雙方合作會產生困難,卻沒想到靠專業「頻率跟得上」,張吉泉分析,「我們沒有技術問題,只有時間壓力。」因為短短4個月,就須打造出從疊合到開啟不超過10分鐘、舞台寬21呎、約10噸的車體,還需要運送至日本並組裝。

最困難的是,支撐車體舞台後方的掀背背板,僅靠兩根鐵柱承受整個舞台重量,一旦不夠堅硬,整個舞台就會倒塌。「他們家的車體就是架子很穩,」包場節目廠商、金彩鳳綜藝傳播公司的第二代負責人梁銘宏說,他的公司從父執輩開始就跟張吉泉採購舞台車。

高難度動態舞台
整合音響、燈光和表演者

在台灣,舞台是靜態的,但為日本打造車體的困難度,在於將舞台變成動態,還須與台上表演者的視覺連結在一起。為了在有限時間內運到日本,他僅打造車體,到了日本才會和車頭組裝,這無疑又增加難度。

沈昭良分析,如果是以一台車申報過海關,有進口限制會拖延時間,但張吉泉選擇拖車式舞台克服難題,申報時是「一箱貨櫃」而非一台車。

張吉泉能打動以龜毛、講求細節聞名的日本人,源自於一個「不想被馴養」的念頭。國小畢業的張吉泉,13歲就走出虎尾,到外地從音響製造學徒做起。20歲時,累積了一筆資金,創業開起維修小店。

不怕中國搶單
為生存學燈光、力學、機械

90年代,台商外移、中國低價搶單,張吉泉不想被挖角「馴養」,在技術被掏空後被迫回鄉;也不願在只懂技術卻不會銷售的狀態下,被市場淘汰。危機感重的他,走上創新之路。

為了生存,國小畢業的他勤讀各種技術、管理書籍,還尋求虎尾科技大學育成中心老師的協助。除了音響專業,他還自學材料、燈光、力學、機械等學科,才成就了今日他從頭到尾、一手打造整台舞台車的能耐。

迄今從虎尾這間不過約200坪大的工廠所出產的車,已經超過300部,也是台灣少數製造拖車式舞台車的工廠。

「方便又便宜,才能生存,」這是張吉泉從打造第一台草根電子花車,到日本展演,這段歷程中最大的體悟。然而,簡單道理背後,源自一股不願被馴養的韌性,也造就了符合當代的精緻之美,同時也讓一般人眼中正凋零的舞台車商機,有了走出海外市場的機會。

【 更多報導 】

從金城武現象看:青春的肉體輩出,為什麼明星還是老的好?

平平碩士畢業,這5大特點決定你薪水66K還是22K!

流錯汗會加速老化!日本汗博士教你5個方法判斷:你流的是好汗還是壞汗?

領死薪水的人必看!三個「無痛」增加收入的方法

把愛給老婆,跟小三只是肉體關係,誰說「三人婚姻」不行呢?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