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與其「凍獨」不如和平割據

劉國民

各方都很關注7月20日民進党全代會和「凍獨」問題。這一問題如同雞肋和沼澤地,一開始就是個美麗的誤會,延宕至今再去大動作處理更是很不明智。筆者期盼民進黨裏面極少數有能力著墨兩岸論述的許信良、謝長廷、郭正亮諸君都能從本文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1.台獨是綠營的共識,但「台獨」一詞的含義在綠營內部都沒有共識

1999年《臺灣前途決議文》實際上默認了中華民國的存在,降低了臺灣島內藍綠對抗的烈度,本身具有進步性、溫和性和折衷性。無奈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在此基礎上大步冒進,主張正名制憲建國。事實證明,正名制憲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陳水扁坦言做不到這一點。以後民進黨任何政治人物即便上臺執政也依然無法做到這一點。類似《正常國家決議文》這類永遠做不到卻徒增島內藍綠對抗,徒增兩岸對抗,徒增美國疑慮警告的文獻,有百害無一利。

在這種大背景下,圍繞著「台獨」的目標和含義,綠營內部也存在很多分歧。有人主張「九六共識」,有人主張「2000共識」,當然也有人主張非要更改國號,也有人對「中華民國」持包容態度。主張更改國號的人們自然是更激進,也自認為更有理想性更純潔,有時候他們會批評那些包容中華民國並讚賞「九六共識」、 「2000共識」的人是「打腫臉充胖子」、 「自娛自樂」。既然綠營內部對「台獨」的定義和目標有這麼多分歧,那麼與其做一些只是在作秀的激進且極富爭議的事情,不如更理智、更冷靜面對當下的現實。

2.謝長廷的不服氣與對謝長廷的回應:國民黨不是「廣義台獨」而是和平割據

謝長廷近來很不服氣,他認為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和統獨論述說到底就是「廣義台獨」。謝覺得既然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是在搞台獨,為何偏偏讓民進黨來承受因台獨敗選的苦果,為何偏偏大陸和美國都對搞「廣義台獨」的國民黨那麼友善。

謝長廷的這一觀點其實很有道理,但由於謝長廷對長期分分合合的大中華歷史缺乏深切感受,在相關認識上有不夠細緻靈活之處。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不妨從兩個角度來進行解讀。

假如從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統獨言行區分度來看,兩黨的統獨言論區別較大,但兩黨的統獨行為實效區別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謝長廷的話用來描述兩黨的統獨行為實效,還算中肯。所以筆者以往才會指出,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統獨行為並無本質的區別,這種區別只是文化層面和言論層面的。

假如從大中華幾千年的分分合合史來看,各種割據是大中華歷史的常見現象,割據的層級和種類更是五花八門、無法窮舉。當年閻錫山在山西儼然自成一派,故意把鐵軌修得和外省鐵軌型號不同,讓外省的火車沒法順利在山西運行。明朝雲南地方有沐王府,沐王府雖然是明朝皇室的親信但卻在雲南地方擁有很大的自主權。明朝末年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是海盜出身,被朝廷招安,不僅擁有強大的軍隊,還建立了私有的海外貿易圈。大中華歷史上更有眾多官職世襲的土司,某個家族世代統治一地,擁有自己的軍隊、財權和人事權等。

這裏僅僅列舉部分例子,實際上的割據種類是非常豐富的。1949年後的兩岸分治,也是當代見怪不怪的割據現象。不過兩岸對這次割據的認識有分歧。大陸和國民黨政府都不承認對方的主權,也即大陸認為臺灣是割據;國民黨也認為大陸是割據。但是國民黨在臺灣的割據後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臺灣的割據不再如傳統割據那樣由軍政首領單獨決定前途和走向,選票超過了軍政首領成為臺灣最大的權威來源。所以這種割據就成為非常不同於傳統的新割據。

這種新割據下,國民黨再也沒有能力像在兩蔣威權年代那樣自行決定統獨問題,也不得不回應臺灣日益多元化的各種民意,雖然不主張獨立,但實際上也無法再在統獨問題上有所作為,只是被動地維持現狀。所以國民黨的這一做法,只能算是「和平割據」,和「廣義台獨」還是有區別的。

3.國民黨從對統一有心無力到無力無心,民進黨從對台獨有心無力繞完一圈繼續回到有心無力,正好是殊途同歸的機會,民進黨與其凍獨不如回到和平割據

如上所述,國民黨對統一從有心無力到慢慢無力無心,接受了和平割據常態化、長期化的現實。民進黨想激進到正名制憲地步但卻永無實現的機會,這正好是島內兩大黨合流的好機會。民進黨和台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千言萬語不如回到提出「海鷗理論」的蘇貞昌那句「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臺灣沒有獨立的問題」。這句話不僅蘇貞昌在說,馬英九也常說,顯然臺灣島內藍綠對此沒什麼重大分歧。

所以民進黨今後的兩岸論述不妨回到隱性台獨及和平割據,沒必要再搞高調喊爽的陽性台獨、口頭台獨。這一轉向比凍不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更實際更明智也更有效。關於台獨,民進黨什麼都不再說、什麼都不再做,本身就是割據分治狀態。再說這種割據分治現狀一時半會又不會被打破,何必為了喊爽而引來大陸、美國的聯合制約?何必為了幾個永遠實現不了且風險極高的口號名詞而讓臺灣的經濟選民不安呢?

從這一角度出發,「台獨黨綱」既然處理難度很大,爭議度這麼高,與其挑起話題又被深綠否決引發大陸和美國不滿,不如一開始就不碰、不提,全黨上下一起冷處理即可。所以挑起這個話題除了新聞效應之外,不僅不明智,而且會給民進黨兩岸路線調整造成新的困擾。

4.小結:民共交流、國共交流和兩岸關係前瞻──模糊共識和觀點各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生命線

民進黨2012年敗選以來的兩岸路線調整機會是在蘇貞昌擔任黨主席那兩年,隨著蘇貞昌的拖延和民進黨大力反服貿,民共交流嚴重受挫,目前這一輪機會已經錯過了。大陸若在日益臨近2016臺灣大選的現在配合民進黨兩岸路線調整,風險很大,也沒有必要。所以民進黨與其在2016大選前抱佛腳,不如好好規劃一下怎樣在中長期裏將統獨定位從陽性台獨完全過渡到隱性台獨、和平割據。這一龐大任務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和意識形態論述等多個層面,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某次大選前一兩年的短期衝刺可以實現。這裏面牽涉的問題也非常多,比如民進黨過度親日、過度美化日本侵略的問題,比如民進黨和綠色媒體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醜化大陸和大陸人的問題。

至於統獨論述和兩岸論述,對民進黨來說也有很多可以模糊處理的空間。比如蔡英文曾用「對岸」來稱呼「大陸」,就比直呼「中國」更模糊更利於減少敵意。比如可以強調自己是臺灣人,即便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沒必要天天站出來大喊「我不是中國人」。比如對統獨問題,國民黨不敢多碰,民進黨也沒必要天天喊出統獨類的很多字眼,民進黨在這方面要學習國民黨以靜制動的高明策略。

畢竟國民黨比民進黨兩岸政策優越的地方只有三條:支持兩岸經貿文化交流、不逢陸必反(不像綠色媒體那樣每天醜化大陸人)、不否認自己是中國人。這三條裏面,民進黨做到前兩條不難,模糊化對待最後一條也有相當空間。等到民進黨未來回到隱性台獨,對和平割據只做不說,對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持正面積極態度,和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實質合流之後,即便民進黨不廢除「台獨黨綱」,大陸一旦看清楚兩黨的兩岸路線實質效果無分別之後,也有可能會轉變態度和民進黨展開正式對話。所以,等到民進黨回到友陸版的隱性台獨、和平割據路線後,未來的民共交流大有可為。屆時臺灣島內不分藍綠一致奉行友陸版的維持現狀和平割據路線,用比「九二共識」更厚實、更寬廣的模糊共識來和大陸密切交往聯繫,將會為兩岸和平互惠共贏奠定非常堅實的基礎。屆時民國共三方對話平臺也將取代單調的國共對話平臺,成為兩岸政黨對話的主流形式。

今年年初,筆者曾在美國報紙上撰文指出:民共交流,需要模糊空間和想像力。實際上兩岸關係也和民共交流一樣,需要更寬廣厚實的模糊空間,需要更多的有識之士提出更富想像力的觀點和論述,從而為兩岸關係發展和兩岸政黨交流創造出更多的模糊共識和觀點各表。而這些模糊共識和觀點各表,則是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生命線。望民進黨諸君努力和三思!

●作者劉國民,湖北武漢,長期關注台灣的學者,也專研中國左右之爭和社會思潮。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