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圍繞在「便所食」的都市傳說

我們想讓你知道…小編看到最後一段,終於忍不住「噗嗤」出來了。

▲▼台灣媽媽分享可愛造型便當 孩子吃完:我好幸福喔!(圖/網友salty提供)

老侯

英文裡,「mate」(夥伴),可以用來和其他詞組合,成為另一個詞彙。如「roommate」,就是「室友」;「classmate」,就是「同班同學」。簡言之,甚麼事情只要在一起做,這些人就可稱為「mate」。

平日午飯時,固定和幾個同事一起去吃,這些同事是否也可以稱做甚麼「mate」?據說,「mate」一詞的來源,還真是「共同去吃飯的一群人」,所以,稱這些「飯搭子」為「mate」,也算是恰如其分。

日本公司不像台灣公司,中飯時喜歡外叫便當。一般都是和要好的同事三兩成群出去吃飯,算是常態。哪怕是自己帶了便當,也是會和要好同事一起在休息室、食堂進食,天氣好時,甚至到附近野餐。日文把這種中飯一起吃的人們,叫做「郎起妹特(ランチメイト, lunch-mate)」。

「郎起妹特」,不消說,是人際關係默契下的產物。這種事情,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敏感。新來的女職員,要是遲遲沒被人主動邀去吃中飯,最終難免落得形單影隻。而且,不論台灣或日本,美女們似乎都懂得「群聚效應」,長得漂亮的OL,只與和自己姿色相當的人在一起吃飯較多。我在日本公司,幾次想在中飯時深入敵營,一探美女OL平日都怎麼說我,但始終不得要領。後來同事勸我:「公司女同事沒人提過侯桑」,我就稍稍寬心些。

最近十年,日本有個新詞彙:「郎起妹特症候群」。這是個甚麼病症呢?原來,一到了中飯時間,沒人邀,自己又不好主動找「飯搭子」,但孤零零一人吃飯的模樣,讓人看到了,又是「我見猶憐」,久而久之,一到了吃中飯時間就怕,寧可一個人躲在無人目擊的地方吃便當。據說,這種症頭,還是女孩子多過男孩子。看來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呈現的形象。

「郎起妹特症候群」是伴隨著團體生活而來,原則上不必等到踏入社會,自大學時代就可能發病。這又產生了一個「都市傳說」:有大學生言之鑿鑿,聲稱看到同學躲在廁所裡吃便當。為此,網民們創造了一個新詞彙:「便所食」,指的就是這種「一到了中午便『離群索居』,甚至不惜躲到廁所裡進食」的傳奇現象。這本來是個撲朔迷離、真假未知的傳說,但有的年輕學生愛促狹,還真的煞有介事地在廁所張貼告示:「此處嚴禁便所食」,把個都市傳說弄得有鼻子有眼睛,讓人不得不信。

那麼,實情到底如何?據說,日本《朝日新聞》做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百分之二點四的大學生,承認有在廁所進食的經驗。至此,「都市傳說」不再是「都市傳說」,而是越來越具體,連統計數據都具備了。

話說,這種現象,怎麼會在日本傳得沸沸揚揚,且信者恆信?原因之一,自然就是日本人的團體意識。有個笑話說:一個上班族出門前,要自己老婆探出頭去看街上其他上班族穿啥,自己再決定穿啥。這雖戲謔,但與實情相距不遠,搞得我們這些老外也因此感染,比照辦理。大家都穿黑色西裝,我就不敢穿褐色西裝。我以前幾個歐洲同事,在台北時甚麼顏色的襯衫都敢穿;一到了東京,就只穿白色或水藍色,淮橘為枳乃爾。由此可知,日本人的團體意識,有很強的感染力與約束力,讓個體戒慎恐懼,唯恐與群體不同。在這種壓力下,中午時獨自一人向壁用餐,那模樣猶如被猴王趕出猴群的小猴子,景象堪憐,自然想避開人群,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另一個要因,就是廁所了。日本的廁所,端的乾淨,而且公司內的公共廁所,一般都附帶「洗屁屁器」。日本人又不像我們的如廁習慣,會把用過後五顏六色的衛生紙扔在垃圾桶,所以廁所基本上是窗明几淨,一塵不染。在廁所內用餐,雖屬滑稽怪誕,但技術上並非不可能。

關於日本廁所,還有一些可講的。初學外語的人,基於生存需要,大概都會先學「吃」時的說法,再學「拉」時的說法。在日文裡,前者就是「ご飯」或「食事」,後者就是「御手洗」或「トイレ(Toilet,廁所)」。其實,「御手洗」本意並非廁所。看過日本人上神社的都知道:日本人膜拜前,先到一個水池邊,捧起木杓,左右手都澆洗過,再去膜拜。這洗手的地方當初就叫做「御手洗」。可見,「御手洗」本是個神聖的所在。廁所這種地方,當眾直接說出,總覺得不雅,所以就以「御手洗」來替代,不說去「便所」,就說去「洗手」。

此外,「御手洗」還是個「姓」。這姓的來源,當然是「御手洗」先生或女士的祖先,老家和這神社的「御手洗」住得近、或者有甚麼其他關係,但和廁所無關。可千萬別誤會,認為「御手洗」先生或女士祖先是住在廁所裡,或者職業是在廁所賣衛生紙,這都不對。

話說,我們中文對於上廁所這事,也有一些委婉的說法。《水滸傳》裡頻頻出現的「淨手」,指的就是梁山泊好漢們「上廁所」了。哪怕是魯智深這個大老粗,用的也是「淨手」。我為了發揚中華文化,小便不講小便,愛講「出恭」,或講「解手」。一般我都這麼說:「敢問貴公司出恭所在?」但講了半天,沒人聽得懂,幾次下來,只好仍說「我要小便」。畢竟有尿不排,是死活問題,文化不文化,先放一邊。

話休絮繁,再回到那個都市傳說上。「便所食」,日本有,台灣沒有,只因台灣的廁所環境,從根本上杜絕了「便所食」這種社交障礙病。看倌周遭要是有日本朋友患有此症頭,不妨邀他到台灣做一趟療癒之旅,兼做國民外交。若台灣的廁所,還能讓日本客人的「便所食」吃得下肚,那就錯不在我們,而是日本客人委實地病入膏肓。

●作者老侯,碩畢,在日本謀生的台灣上班族。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

關注我們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