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團隊發現最年輕原始行星盤 挑戰「克卜勒盤」理論

▲金牛座RY星發現覆蓋在原始行星盤上的「羽絨毯」。(圖/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轉載自中研院天文網)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副教授賴詩萍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外太空研究所博士生穆美蓉(Nadia Murillo)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迄今為止科學界觀測到的最年輕「原始行星盤」,並打破天文學界先前對「克卜勒盤」無法在恆星形成早期階段存在的理論。

原始行星盤(Protoplanetary Disc)是圍繞在原始恆星周圍的濃密氣體,被科學家認為是行星的「搖籃」,至於宇宙如何形成原始行星盤,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赫歇爾太空望遠鏡在原行星盤中發現豐富的水。(圖/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

清華大學天文研究團隊利用全世界最大的次毫米波陣列(ALMA)望遠鏡,觀測位於蛇夫座內的三重原始恆星(VLA1623),發現其主星(VLA1623A)仍處於恆星形成的早期階段,包覆在厚厚的灰塵與氣體中。

賴詩萍等人經過精密計算,發現這顆原始恆星(VLA1623A)質量只有太陽的0.2倍,圍繞周圍的原始行星盤是天文學界迄今觀察到最年輕的,比大多數理論預測的還要「幼齒」。更重要的是,科學界原本認為克卜勒盤無法在恆星形成早期出現,清大團隊卻在VLA1623A找到相當大的克卜勒盤。

賴詩萍說,克卜勒盤是指圍繞在原始恆星周圍的盤狀物,運行規則都遵守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也就是離恆星較近的內行星,繞行恆星的速度比較遠的外行星快。

科學界原先認為恆星形成早期沒有克卜勒盤,而是有其他因素發揮作用,如今該理論面臨挑戰。賴詩萍等人的研究成果,13日刊登於「天文及天文物理學報」,並獲選為當期重點文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