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國 - 中年劇場的隱晦宣洩


圖、文/非池中藝術網

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運用他擅長的寫實技法,郭維國以自己為模特兒,隱喻、曖昧、戲謔的表現手法,作品中,可以看見郭維國化身為天使、人獸及不同扮相的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扮演的角色出現在不同背景的場域,並選用日常可見的物件,發掘出潛藏在內心晦暗的自己。描繪自己生命的經驗與記憶,用一種嘲諷、暗喻的手法及獨特詭異的灰紫色調營造劇場裡超現實的表現。

在藝壇闖蕩一段時間之後,您與盧怡仲、連建興、李民中等藝術家選擇再度回到學院進修,而這段「再」學的期間,如何影響您在創作上的思考?

主要是想完成父母期望。當時讀研究所幾乎是萬中取一、非常困難!我也曾想過出國留學,但後來選擇放棄的主要考量是家庭與經濟因素。當年一些對創作有熱情的學長、學弟們聚集在一起,像笨鳥、101、臺北前進者等,還有一些跟我們感覺比較合的現代藝術團體,整合起來組成「臺北畫派」。我們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沒有留學的「土芭樂」,也剛好台北藝術大學那時候釋出「創作碩士班」的招生訊息,覺得自己可以完成出國深造的夢想,還可以滿足擁有「碩士」頭銜的那種虛榮感。進入研究所之後跳脫自己年紀、把自己重新整理一遍,回頭想想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如何地面對創作?那我現在40歲了,我又是以何種心態來面對創作?回頭互相關照之後讓我能更了解自己,同時思考自己未來創作的可能性。還有一點,大家的身分與態度不同了,在外面是朋友、在學校是老師,所討論的內容也就不一樣了。年輕藝術家怎麼詮釋我的作品、對我的作品有什麼建議,這些都可以給自己提供多一點想法、多一點不同面向的思考。而念研究所最大的幫助是比較會運用文字來表達我的理念,「語言用說的還好,用寫的很不容易!」

在畫冊末頁附上您的編年紀事,紀錄了您從兒時到現在的生活瑣事、記憶片刻,很令人感動。請問您至今仍然持續這種「家庭記事」嗎?

我是覺得有點矯情(笑)。 我是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啦 ,這種記事應該是自己私底下紀錄的,等老了或是有人願意幫我撰寫編年史的時候參考的,目前對他者而言真有這麼重要嗎?這裡面包括年紀大了對自己人生步調的點滴紀錄,一種不捨與回顧、一種老人心態,現在回頭再細看就覺得好像有點怪怪的。….完整採訪內容請見http://artemperor.tw/talks/74

非池中陪著你 藝術零距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