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年輕化 3原則甩開癌化瘜肉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大腸癌近年屢佔十大癌症首位,據統計,每42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且年齡有不斷下降趨勢。醫師指出,國人飲食習慣西化、作息不正常,讓大腸內容易增生具有癌化風險的線瘤性瘜肉,透過預防篩檢、正確飲食與規律運動3個原則,便能有效避免瘜肉,防治大腸癌上身。

▲國人飲食習慣西化,高油高鈉容易導致大腸增生易癌化的腺瘤性瘜肉。

【腺瘤性瘜肉 90%演變成大腸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癌症基金會顧問、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陳建信表示,基金會在國健局的指導下,特別舉辦「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預防腸癌宣導活動,其中有1122位民眾接受大腸鏡檢查後,638位民眾成功地追捕到瘜肉,而21~40歲的年輕族群,成功追捕瘜肉的的比例高達25.87%,不得不承認過去較易被忽略的年輕族群,得到瘜肉的比例逐年趨高。

陳建信醫師強調,其中腺瘤性瘜肉為最常見的腸內新生瘜肉,且與腸癌之關係較密切,百分之90以上的大腸癌是經由大腸腺瘤性瘜肉,經過10~30年的惡性演變而來,少數的大腸腺癌可能直接經由黏膜細胞的惡性化,並直接發展為大腸癌,提早預防非常重要。呼籲民眾養成定期篩檢、正確飲食及規律運動的好習慣。

【定期篩檢】

大腸癌篩檢方式可分為「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篩檢」,建議2種檢查方式應相互配合進行,才能及早發現瘜肉,進而切除已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即使沒有任何症狀或家族史之民眾,也應在50歲之後每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及5年一次的大腸鏡檢查,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如果有任何危險因子,則篩檢頻率須再增加。

若曾經切除過瘜肉的民眾,仍然要定期追蹤篩檢,至少2至3年還要再接受大腸鏡的檢查。且家族中曾有親屬罹患大腸癌或瘜肉之民眾,更應遵循醫師建議,應提早接受糞便潛血及定期大腸鏡檢查。

【正確飲食】

除了要持續定期篩檢,更需力行蔬果彩虹579健康飲食習慣,即是多蔬果、少紅肉、少油脂,勿因要求方便、口感美味之際,而忽略對「飲食」的重視。

外食盡量選擇以清蒸、清燙或是醬料減半的低脂、低熱量的飲食方式,並避免攝食過多紅肉。尤其要多選擇全穀類食物、餐餐要有蔬菜類,兩餐間可以水果當點心。

隨時留意自己生活習慣的改變,如有腹瀉、腸胃不適、排便出血與習慣改變、體重減輕等症狀,因立即就醫了解病情,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規律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大腸蠕動,助排便,降低與致癌物接觸的機率,也減低致癌廢物重覆進入體循環的機率。多運動也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把代謝廢物有效的排出,減緩癌症發生率。

研究顯示,經常運動可以減少15~25%大腸癌的發生率,也有研究指出,從事銷售等需經常走動的人患大腸癌的機率比從事金融、行政等需長久坐辦公室工作的人群,大腸癌的發生率低40~50%。

每天至少活動30分鐘,以慢跑、步行等運動較合適。平時應少乘電梯,多走樓梯;駕車的朋友可以將車停在離工作地點稍遠的地方,每天增加一定的步行距離,以增加活動量。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top1health.com/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