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補還是溫補?中醫冬補大剖析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入冬進補,是台灣人的例行公事,但光顧著進補,卻忽略「補過頭」恐會造成的腎發炎、肥胖、皮膚狂冒痘、腸胃不適等問題,中醫師特別針對民眾常見的疑慮,如什麼體質適合怎麼補、又要怎麼補、平補和溫補區別在哪等,做出詳盡解釋,要讓大家補出健康,來年頭好壯壯。

▲不論是哪種進補食材,其中的中藥材決定了平補還是溫補的關鍵。(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周威宇表示,現代人容易體虛,原因是精神壓力不斷增加,生活方式也改變許多,吃得多、動得少,血氣尤易留滯。同時化學肥料、農藥、飼料、食品添加劑在食物當中,尤其是環境賀爾蒙的加入,直接損傷人體元氣。人體血氣一弱,機體運行出現障礙,代謝廢物不斷鬱積,反過來更加阻滯人體血氣運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帝內經》中認為,中醫的補並非單純補其不足,而是促使其自身能力回復。所以不是血虛就選擇補血藥,氣虛就選擇補氣藥,而是透過補,使身體生血生氣的功能逐步得到恢復。

周威宇醫師強調,應該在體虛出現之前就調理,平日適當進補也是治未病的一種方式,尤其台灣人更喜歡進補,麻油雞、薑母鴨及當歸羊肉爐等比比皆是。但是又要怎麼補才不會過頭呢?

【進補最佳時機】

中醫學認為,從立冬起至立春前的這段時間(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氣)是陰氣盛極、萬物收藏之季,有助於體內陽氣提升,增強身體抵抗力,可有效預防疾病及開春時的流性病。而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則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如今年冬至為12月21日,「一九」為22-30日,「三九」則是1月9-17日。

【最好從中年開始進補】

現今為了增強體質和保持身體健康,不少人開始注重進補。有人認為「晚補不如早補」,以致現在小朋友發育過度,導致月經提早到來、提前變聲、長鬍鬚。其實,進補有年齡限制,過早進補容易影響人體正常生長發育過程,過晚則可能錯失良機。中醫學認為,正常人進補,男子宜在40歲左右開始,女子宜在35歲左右開始。此外,中年人的脾胃運化功能優於老年,既能進補亦能受補,所以最好從中年開始進補。

【如何食補?】

藥補不如食補,在吃藥進補前,應該先把每天的飲食調理好。煲湯、熬粥,甚至每天攝入適量堅果,都屬於進補範圍。但如果是常會流清鼻涕、手足冰涼、小便清長、夜尿頻頻等陽氣虛弱者,可用藥補如熟地、附子、乾薑、人參或紅肉等共燉食。而多數人屬平性體質,則可採用下列兩種補法:

1.溫補:韭菜、甜椒、大蒜、洋葱、芫茜、生薑、芥菜、火腿、羊、豬肝、豬肚、糯米、桂圓、粳米、小麥、南瓜、紅棗、茴香等等溫陽的食物。有助於活絡氣血,增強體能。

2.平補:蓮子、芡實、苡仁、山藥、燕窩、銀耳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另外,如木耳、黑棗、芝麻、黑豆、火腿、豬脊、鮑魚等,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

周威宇醫師強調,若部份燥熱體質如有腸胃不適、交感神經興奮者(睡不好、手腳易發熱、心悸等),則應該先去熱散火,再做調理。而若少數為陰性體質,則首選平補。最重要的是應向醫生諮詢自己體質,然後在進補季節多吃些與體質相適的食物,就是一種很好的食補。

【進補注意事項】

冬令進補包含著養生和預防疾病,除可對慢性病患者予以調治外,對少者可助長發育、提高智力,對中青年可增強體質、保持青春常駐,對老者可延緩衰老、保持健康。但下述4項原則,進補應多加注意。

1.有病時忌濫用補藥,應以治病為主,如體質虛弱且又患病,就需要停服。

2.腸胃容易脹氣者,應酌量食用,以免導致消化不良。

3.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病患在服用補藥及補品時,最好由醫師根據身體狀況施補。

4.進補時,切勿飲用過量的酒。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www.top1health.com/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