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 不再懼怕寂寞 女人分手後更快樂

圖、文/ELLE國際中文版雜誌

女性如何度過分手、甚至是離婚的日子?已經有越來越多觀察指出分手並非難以承受之痛,並甚至逐漸成為擺脫束縛的同義詞。對現代女性而言,分手過後的日子能否過得更好,才是關心的重點。

PHOTOS;CORBIS TRANSLATE:BLANDINE TIEN EDIIT:CHELSEA CHEN

當法國社會學家Francois de Singly為了他的新書《分手後的女性》,而沉浸在一百多個女人分手故事中,他很驚訝地發現在不同案例中共通的常數:所有的人在歷經危機、撕裂、與痛苦後,最後都高唱「自由之歌」。感受到自由、重新找到自我與命運再度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喜悅……細節顯示:沒有例外,所有女性都提到因為能夠自由運用時間產生的狂喜。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事實上這就是今日自主的定義。」這位家庭兩性社會學家強調:「主宰自己的時間而不需考慮另一個人,就是重新找回自我。」當75%的分手是由女性提出,就表示她們不再懼怕分手?

尋求自我的幸福感

解除義務型的分手不是最近才有。始於七○年代,當時女性希望不只是服侍先生的配偶以及母親,更要求能做自己。歷經以孩子利益優先且分手與憂鬱畫上等號的年代,女人又重新尋求從兩性關係解放出來的幸福。「我最好的姊妹淘告訴我,一旦做出決定,妳就等於有了翅膀。」42歲的Elsa娓娓道來:「我當時的感覺是,無論發生什麼,我會是這一團亂的夫妻關係中的贏家:我留下來,因為問題解決了。或是我離開,展開全新的生活。」

然而,在當下,還是很難下決定:擔心傷到孩子、孤獨一人、成為統計數字上貧窮化的單親家庭……「由於薪資與職場上的不平等,女性因為分手而付出沉重的代價。」Fran?ois de Singly說:「她們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說出像是『早知道會那麼辛苦,我就留下來了。』這類悔不當初的話。所付出的代價在能夠重新掌握自己生活的感覺旁顯得微不足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我們不再身處女性感覺消失在伴侶生活之中的年代,女性也不會因離婚就陷入毀滅的絕境。「當我離婚時,我失去一切。」自己女兒也正在離婚的Fran?oise陳述:「我當時是先生的助理,並沒有自己的社交圈。一夕之間,我什麼都沒了。跟女兒的狀況完全不同。她比較晚婚,結婚時已有工作以及自己的朋友……她不知道,因為她在痛苦之中,但她運氣比較好,可以仰賴身邊的這些資源。」

投入越深傷越重

在兩性共同生活中投入最多的人總是受傷最深。「夫妻生活就像金融機構:遇到危機與歇業時,損失與投資成正比。」Fran?ois de Singly強調:「所有女性都在與伴侶建立的「我們」以及「自我」間尋求平衡。但當她們感到獨自承擔「我們」的重擔,而另一半把「我」擺在第一位時,她們會要求調整,或以離開收場。」
「我感覺獨自一人建立起「我們的世界」。我希望他能帶孩子去看醫生,我們能夠更團結一些...」C?cile描述,她是兩個分別為11與14歲女孩的媽:「我在這段夫妻生活中感到非常孤獨。似乎扮演除了自己以外所有的角色:迷人但不負責的幼稚女人、承擔所有責任的母親,不是卻有點像是未婚媽媽、和先生吵架抱怨夫妻生活神經兮兮的女兒……」分開後,根據她的描述「所有這些刻板形象都消失了。我背後不再有個批評我的男人。自由自在做我自己。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重拾個人發展

「即使他們比以前參與更多的家庭生活,男人永遠不明白女人期待他們投入共同生活之中。」Fran?ois de Singly強調:籌畫假期與週末、聖誕採購、還有夫妻間的問題、以及性事,「我獨自做了6年的兩性治療。」Elsa諷刺地說:「我應該叫他付一半費用才對。」Mira的另一半,是個照顧孩子的父親,他也不知道兩人的問題在哪。「他過分焦慮,在所有事情上都責備我。他好像進入一種競賽,看誰是最優質的父母。所有都是籌碼:購物、三餐、渡假……他說:我們10點出發,然後他坐在駕駛座上,將孩子放在後座,就不再移動直到我整理完行李。有一次在森林裡,孩子玩得很高興,他臭著一張臉,我告訴自己不能這樣下去。」

一年後,女兒告訴她:「媽,我從不知道妳是個如此快樂的人。」Mira強調:「我離開是因為我們的家庭生活像地獄一般,並非因為無法實現自我。」我不像那些女性朋友,她們離開是因為婚姻阻礙她們的「個人發展」。字眼本身就讓她不自在。彷彿對方只是個工具,不需要時就可以丟棄。「然而,這卻越來越常成為分手的原因,特別是在三十多歲女性身上。」Fran?ois de Singly發現。一本在瑞典引起論戰的書「快樂,快樂」中,十幾個「被解放」的人高唱離婚之歌,一個女性主義組織的創辦人把分手當成是「自我實現的一個階段」。但我們談論的是什麼?對Fran?ois de Singly而言:「在學生時代或剛開始工作就過兩人生活的年輕女性有時會覺得她的伴侶不了解她成為什麼樣的人了。」他想要孩子,她不想。她以前非常仰賴他的鼓勵,現在不再需要。「如果兩性生活不再是她發展的溫床,她準備好進入另一階段的生活。」無悔無恨。

相信愛情與婚姻的價值

「我們仍相信愛情。」36歲的Dani?le說:「我們甚至會結婚,因為這可以讓人安心。」但在22歲到30歲之間,我們會做很大的改變,另一半卻不一定會改變。這是發生在Dani?le身上的事:「共同生活8年後,看到他還是和相同的朋友在一起,回家後抽菸,聽他告訴我我不適合工作,永遠無法成功。因為可以幫他一點忙,所以我就依賴他生活。我整個失控。他不希望看到我成為女人。我開始工作,遇到一個用信任眼光看我的男人,這是導火線。我離開了,這個決定推我向前走。很快地,我在工作上成功,也建立了家庭。離開他讓我完全自由。從此我對自己面對生活中種種困難的能力有十足的信心。」分手之後生活仍繼續下去,或獨行或兩人結伴而行。

分手:她們沒說的事

在《分手後的女性》這本書中被訪問的女性從未把性生活不滿足,擺在首要的分手原因。「沒錯,她們沒在訪談之中提到,除非是外遇的案例。」作者Fran?ois de Singly觀察到。在心理醫師的診間裡,這雖不是唯一但卻也是隱藏的分手原因之一。「這不是最先被提出來,而是我們自己發現的事實。」心理分析師與兩性關係治療師Martine Teillac指出:「但我們可以提出疑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失去慾望或先被對方貶低?當一名女性總是被伴侶批評或忽視,你怎能希望她對他仍存有慾望?我們向男人喊話:女人需要一種令人安心、溫柔與享樂的關係才能享受歡愉。否則,她們會進行性罷工,這是無限痛苦的來源。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ELLE國際中文版雜誌/10月號】
想知道更多全球流行脈動,請上
www.elle.com.tw


►►►更多『ELLE國際中文版雜誌』好看內容都在《ETtoday新聞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